隨著清宮劇熱播,觀眾對於清朝妃子的後宮生活愈發了解,尤其是經常看見後宮嬪妃小主們,不論位分高低,走路時一律都有宮女扶著,明明自己有手有腳,為何偏要人扶呢?難道她們身體真的如此弱不禁風?

▲陳昊宇(左)在《如懿傳 》古裝扮相清麗脫俗。(伽納娛樂提供)
事實上,滿清入關後,當時漢族女子時興裹小腳,滿族女人在馬背上長大,要學著裹小腳實在不容易,於是便發明了以木為底,鞋高5至15公分,上細下寬、前平後圓的「花盆底」鞋子。
[廣告-往下還有更多內容可看]
穿上它之後,旗袍既蓋過了雙腳,走起路來更加婀娜多姿,不過一個不小心重心不穩也很容易摔跤,因此需要宮女攙扶避免出醜。
此外,有別於唐朝以豐滿為美,清朝帝王偏愛骨感美人,為了吸引皇帝注意,讓宮女扶著可以顯得自己嬌弱的體質,激發皇帝的保護欲。
其三,在後宮行走,誰的排場大,也是向外界宣示實力的一種方式,特別是身分尊貴的妃子,受到皇帝寵信越多,虛榮攀比的心態越發強烈。
[-廣告-下拉還有更多內容]
(中時電子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