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樓冠陞/綜合報導
國內本土疫情嚴峻,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更表示因檢測塞車,出現大量的「校正回歸」確診個案。對此《美聯社》指出,隨著台灣確診數越來越多,更可看出中央政府在這波疫情當中,不但沒做好阻擋病毒的準備,對於快篩設備的投資也嚴重不足。

根據《美聯社》報導,台灣在過去一年多被譽為「防疫模範生」,但自5月初本土疫情爆發後,中央政府在遏止病毒的準備嚴重慢半拍,甚至因為缺乏快篩設備,導致無法消化大規模檢測,只能靠地方政府急忙與廠商聯繫,設立快篩站。
[廣告-往下還有更多內容可看]
《美聯社》指出,台灣的政策一直都是採用PCR檢測,且認為快篩雖快速便宜,但準確率較低。有名在新北市負責進行PCR分析的實驗室成員就透露,他們一天只能處理120個樣本,但上星期一天就收到400個樣本,必須工作到半夜才能消化完。
指揮官陳時中多次強調,大規模的檢測並無好處,應把資源優先運用在有需要的地方。不過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表示,在確診數較少時,使用PCR的確比較合適,但現在疫情持續擴散,必須做出改變,也認為隔離病患的同時,也應該擴大篩檢,從這角度出發,政府並沒有做好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