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群中心/綜合報導
各縣市開放長者施打疫苗,自6月15日起陸續傳出長者施打AZ疫苗後猝死案例,引發民眾擔憂,甚至出現緩打潮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,在施打疫苗後有2個關鍵時間點可觀察,一為接種後的30分鐘內,有較大機率會發生過敏性休克;二為打完疫苗後的第5天到第16天,容易出現血栓副作用。

鍾飲文昨(20)日在高雄市政府防疫會議會後記者會上,針對長者施打疫苗後頻傳猝死案例表示,施打疫苗會引起死亡的因素,其一為過敏性休克,而過敏性休克有85%會在接種後的30分鐘內發生;鍾飲文指出,施打AZ疫苗後出現的血栓副作用,則多在施打疫苗後的第5天到第16天出現,因此可以多觀察這兩個時間點。
[廣告-往下還有更多內容可看]
此外,至於施打疫苗與猝死之關聯性,鍾飲文分析,在未施打疫苗的狀況下,去年平均每日就有200多位75歲以上的長者死亡,若比照台灣現在疫情狀況,80歲以上長者的重症率為43%、確診死亡率為27%,相較20至29歲年輕人的重症率為2.4%,長者的重症比率的確高出許多。鍾飲文認為,無論是長者還是慢性病患者,整體而言接種疫苗是利大於弊,因此還是建議民眾施打。
[-廣告-下拉還有更多內容]